西安碑林博物馆改扩建工程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崔愷院士带领团队设计完成。碑林博物馆位于西安文化遗存最为集中、最具特色的三学街历史街区。通过本次扩建,博物馆总展出面积从4000平方米扩展至23000平方米,展出文物数量由800件增加至2000余件,大大改善了“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昭陵六骏”“多宝塔碑”等重量级国宝文物的展出条件,让众多原本多年藏于库房的文物可以有机会展现于世人面前
在沙特阿拉伯的首都利雅得,一座全新的文化与科学地标——“萨尔曼国王科学绿洲”正拔地而起。这是一个融合教育、展览及商业等多元功能的综合性项目,由盖博建筑事务所设计,不仅是传播知识的殿堂,也是前瞻性设计理念与可持续发展策略的集中体现。一片轻盈的曲面屋顶是建筑的标志,它既似沙漠传说中的飞毯,又如传统市集的遮阳篷,并集成太阳能烟囱与雨水收集系统。在这里,自然遗产与科技不再割裂,而是以共生的方式面向未来。
根据最初设想,欧洲最大的文化中心加斯泰格中心应在慕尼黑原发电站的旧址上临时搭建,但是后来,另一充满力度、令人信服而又重点突出的方案成功地付诸实施。这一方案出色地兼顾了对原有大厅的改造和扩建建筑的设计,以致在落成开幕式时就有人建议长期使用这一对孪生姊妹式建筑。
黄浦区文化中心位于上海老城厢以南、黄浦区中华路980号,用地东至河南南路,西至迎勋街,北至中华路,南至江阴街,是原上海南市影剧院以北地块。上海的老南市区是明代上海县所在地,但是自上世纪中叶至今这里都不是上海文化建设的高地,文化设施匮乏。随着老南市旧区改造和文化场馆规划整体开发,原有南市影剧院拆除后,需要就近建设一个区级文化中心,满足周边乃至整个黄浦区居民文化演出活动的需求。项目于2017年举行国际方案征集,最后确定由法国何斐德建筑设计公司联合华东院进行设计。
本项目位于唐县旅游路以西,北侧为旅游区奥莱小镇,用地面积 34377.2平方米,本项目总建筑面积为52200平方米,交通运输便利,水、电生产辅助设施配备较为完善,利于项目建设,选址合理。
宝胜村是成都周边一个典型的客家文化村落,村内有许多留守的儿童,他们平时缺乏游玩的设施和场所,在他们放学的途径上,我们希望创造一个儿童闲时可以玩乐,开阔视野,充满童趣的免费开放场所,建筑内部作为研学交流使用,在解决建筑本身功能需求的文化、展览、研学、餐饮、会议等空间基础上,结合运营需求,将儿童和其他村民所喜闻乐见的功能通过低成本的檐下空间进行串联,将场地重塑,利用有限的成本创造更多的价值,让场所有趣且有用。
迷山艺术中心位于广西阳朔,是一座集展览、接待、餐饮及零售等功能于一体的休闲设施。建筑主体隐匿在迷山阳朔国际运动休闲度假区内的一隅山坡上,面朝峰峦叠嶂的喀斯特地貌风景区,背倚炊烟袅袅的田园村落,作为文化与自然共存的场所,为游客提供多元化体验。
这一日的旅程,既是建筑师对作品的凝视,也是我与这座城市历史的一次深刻对话。建筑终将融入城市,文物也将在时间中继续诉说往昔。而我,带着这一天的余韵,在归途之中,细细品味这场跨越千年的相逢。
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搬迁项目位于景德镇浮梁县内,查大路以北,G351以南,新昌路延伸以西,浮梁县福利院以东。图书馆及美术馆位于校园一河两岸核心地带,总建筑面积16453.53㎡。建筑包括图书馆和陶瓷工艺美术展览功能,地上四层。图书馆平面上采用内圆同心,外圆错位的布置,致使外圈周边轴网跨度不均,悬挑较大,美术馆同样存在周边大挑等难点,结构设计时需配合建筑需求,优化轴网,设置一定的支撑,采取合理的结构布置,经济合理解决外挑问题,保证建筑立面效果。
奇特里奥宫的改造,旨在创造独特的观展体验,一个历史与当代、建筑与城市对话的展览空间。历经多次修复的奇特里奥宫,是“大布雷拉”(Grande Brera)蓝图中的重要篇章,与布雷拉美术馆和布雷拉国家图书馆共同构建大布雷拉文化枢纽。作为布雷拉美术馆的扩建,奇泰里奥宫扩大了现代与当代艺术的展示空间,同时赋予了城市与社区新的意义——历史与当代在此交汇,艺术之美融入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