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gela Deuber设计的这座小学及幼儿园建筑位于这里,替代了之前的老建筑。学校由朴素的的混凝土与玻璃材料组成,几何感十足的混凝土框架将建筑稳稳固定在一个缓坡之上,建筑以外廊形式组织交通,连楼梯也是悬在在混凝土外廊之上
在东京大学的校园里,由隈研吾建筑设计事务所设计的“大和普适计算研究大楼(Daiwa Ubiquitous Computing Research Building)”已建成。
苏州科技城第二实验小学项目位于苏州市高新区科技城内,用地成梯形形状,用地面积为31938.6㎡,规划地上建筑面积21600㎡,建筑高度控制在24m以下。项目用地位于居住区的中心位置,基地东北侧已有Max未来小区,西北侧为待建景瑞地产联排别墅项目,三面邻路,南侧的武夷山路为城市次干道,临江松花江路为支路。
北京四中果然不愧是北京最牛中学,看看最近投入使用的位于房山的新校区吧,各种现代化元素打造的校园充满了国际范儿。那充满力量的混凝土、那朝气蓬勃的公共空间,除了偶尔闯入镜头的学生校服能把你拉进现实,否则很容易把这里当成国外某大学的校园。
这是一座位于法国布洛涅-比扬古(Boulogne-Billancourt)的中学,来自Chartier Dalix Architectes的设计让建筑看上去更像一个游乐场。项目由一个18班教室的中学及一个面向城市的体育馆组成,由于场地的局限性,建筑师将学校所需的绿化景观放到了屋顶及露台上,产生了犹如梯田式的景观效果。
来自丹麦(Danish)的CEBRA建筑事务所近期完成了一个具有开拓性的项目——位于丹麦凯特明讷市(Kerteminde)的针对被边缘化的儿童与少年的24小时看护中心。
范曾艺术馆(Fan Zeng Art Gallery)新馆坐落于南通大学主校区,由同济大学原作设计工作室(Original Design Studio)设计,汲取了中国传统建设“院落”的精髓,而成独栋叠院式建筑。
如今这一手法被BIG architects再次用到与其相邻的操场上,操场靠近体育馆的一端被“卷起”,形成一个与坡度不小的大草坡,这简直就是一个天然的室外看台。
UNStudio及DP Architects共同设计的新加坡科技与设计大学反映对现今教育机构面对不断改变的需求的深刻理解。因此,UNStudio便以连接度、协调性、共同创造、创新及社交性作为新校园的设计核心要素。
作为一个原址改扩建项目,在面对苏州新区实验初中二期建设用地的现有建筑拆迁时间未定,扩建场地极其局促等不利情况下,设计师开启了“极限挑战”模式:如何在极为有限的用地中创造最大化的教学与活动空间,是这次设计的主要研究课题。
建筑由TEd’A事务所设计,建筑师们重新解读环境,将传统的农场建筑模式应用到新建的学校上
上海大学附属宝山外国语学校位于宝山区杨行镇铁山路2288号,2016年7月开工建设,计划今年9月正式开办。 上海大学附属宝山外国语学校作为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紧密依托上海大学优质资源,积极开展教育改革实验,创新实践,打造特色鲜明、水平一流的教育品牌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