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讯 | 同济设计集团荣获3项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
阅读:1998 2025-02-20


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

近日,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公布2024年度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集团参与的项目喜获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3 项。


面向城市更新的全过程数字孪生成套技术研究与应用

集团完成人:汤朔宁、陈继良、吴宏磊、张东升、刘建、戴薇、杜明

面向复杂场景的健康城市规划理论、关键技术及应用

集团完成人:汤朔宁、赵颖

核心筒偏置高层建筑结构建造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

集团完成人:赵昕





面向城市更新的全过程数字

孪生成套技术研究与应用


本项目由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牵头联合同济大学、上海建工四建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北京构力科技有限公司,开展“产学研用”攻关,针对城市更新过程中关键问题,研发基于既有建筑数字重构建模技术、基于既有建筑模型智能设计优化技术、基于既有建筑模型施工现场智慧管理技术、基于既有建筑模型运维评价监测技术,形成了一整套全过程数字孪生设计、建造与运营管理集成技术。



1. 基于既有建筑数字重构建模技术。既有建筑空间重构方面,提出基于深度学习的建筑参数点云分割提取技术从而解决构件区分难的问题,开发了激光点云+影像摄取的原始信息采集技术解决历保建筑采集精度高的问题。



2.基于既有建筑模型智能设计优化技术。基于既有建筑模型,开发了既有建筑智能更新优化算法,研发了建筑年均运行效率评价指标与智能优化技术。建立了基于BIM平台全三维全过程正向设计技术,研发了基于自主知识产权的多规范多层次安全性设计技术。



3. 基于既有建筑模型施工现场智慧管理技术。提出基于图像识别的时空定位进度跟踪技术,采用YOLOv8-seg图像分割算法识别分项施工的图像,结合点云模型的几何信息计算分项施工量。




4.基于既有建筑模型运维评价监测技术。首创既有建筑数字运营评价技术,建立全时域数字孪生智慧运营平台,搭建国内首个可持续运营智能化评价平台与体系。建立了既有建筑结构健康监测技术,通过高精度传感器和图像识别技术,实现裂缝的精确定位和测量预警。



本项目科技成果经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评定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既有大型场馆“全时域数字孪生智慧运营评价平台”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成果包括授权专利38件项,登记软件著作权20项,出版专著1本,发表高水平论文23篇,编制标准12项。




面向复杂场景的健康城市

规划理论、关键技术及应用


项目属于城市规划领域成果,积极响应“健康中国”国家战略需求,围绕“四个面向”中的“面向人民生命健康”,针对当前健康挑战和复杂场景的规划调控问题,从规划理论、诊断技术和优化方法3个层面开展研究工作。



1. 面向复杂场景的健康城市规划理论。构建了“健康风险-资源-行为空间干预梯度模型”,明确了影响健康的城市规划要素及梯度效应路径;在理论框架的基础上,构建了“诊断模型体系”,揭示了已有诊断模型的圈层关系及未来优化方向;建构了“全过程”健康融入城市规划技术路径,明确了城市规划促进人民健康的技术路径和要点。


2. 面向复杂场景的健康城市诊断关键技术。基于上述“空间干预梯度模型”和“诊断模型体系”,研发了健康风险、健康资源和健康行为3个梯度上的健康城市诊断技术以及统一空间单元的健康性能评估技术。


3. 面向复杂场景的健康城市规划优化关键技术。在多空间层面、多空间要素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开发了一组规划优化关键技术,揭示了城市规划调控的关键指标和量化阈值。开发了城市规划健康效益预测技术,实现了对规划后健康效益的预测,可检验城市规划是否满足健康要求,为城市规划方案的优化和迭代提供关键技术支撑。开发了多维综合健康性能分析平台。


项目成果包括发明专利18项,软著32项,主参编国家/地方标准13项,发表论文196篇、专著16部,获省部级以上规划设计和咨询奖项27项。



核心筒偏置高层建筑结构

建造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


项目围绕核心筒偏置高层建筑结构建造过程中涉及的设计、施工和监测的诸多难题,开展了系列研究。



1.提出了核心筒偏置高层建筑结构性能分析与设计方法。针对核心筒偏置高层建筑结构重力荷载与侧向激励下结构水平变形机理不明确、变形内力分析与常规分析差异大、性能提升及优化方法缺失等问题,开展了核心筒偏置高层建筑结构的性能分析与设计:分别开展了重力荷载作用下核心筒偏置高层建筑结构的性能分析与控制,侧向激励下核心筒偏置高层建筑结构动力性能分析与调控,敏感性数据驱动的核心筒偏置高层建筑结构性能提升与集成优化的研究。


2.开发了核心筒偏置高层建筑结构施工多状态受力分析与变形调控技术。针对核心筒偏置高层建筑结构建造过程中施工内力与变形难预测、核心筒与框架施工变形差异大、基础敏感区基坑施工变形控制难度大的问题,开展了核心筒偏置高层建筑结构成套施工技术和体系的研究:围绕核心筒偏置高层建筑结构整体施工内力与变形协调变化规律分析,上部结构中核心筒与框架差异变形协调控制技术的研究,以及基础敏感区基坑安全施工技术的研发。


3.形成了监测数据驱动的核心筒偏置高层建筑结构建造关键技术。针对核心筒偏置高层建筑结构建造过程中动态变形监测频次少和精度低、监测布线复杂且需持续电源供应、监测系统集成化与稳定性低的难题,开展了核心筒偏置高层建筑结构监测装置与系统的研究:从核心筒偏置高层建筑结构协同变形精准监测技术,到无源无线形变感知技术,最终开发了结构智能化监测预警云平台。


项目成果包括发明专利 25 项,实用新型专利 15 项,软件著作权 11 项,工法 15 项,专著 1 部,学术论文 76 篇( SCI/EI 收录 50篇)。在10 余项工程项目中得到成功应用,其中包含了位于上海市杨浦区新江湾城F区F1-D地块商办塔楼及深圳市中海总部大厦。




ARCHINA 所有平台上发布的项目、招聘、资讯等内容,部分由第三方提供或系统自动收录。资料版权属于第三方,若信息不实或涉及版权问题,需要版权方和第三方沟通,ARCHINA 将配合对接,并在确认无误后删除涉及版权问题的信息,相应的法律责任均由资料提供方承担。
推荐阅读  
2025年5月5日,2025年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奖者、中国建筑师刘家琨颁奖典礼在阿布扎比卢浮宫举行。主办方凯悦基金会主席汤姆士·普利兹克向刘家琨颁发奖章。该奖项在国际上是公认的建筑界最高荣誉。阿联酋阿布扎比王储哈立德和中国驻阿联酋大使张益明、来自世界各地的评委、历届获奖者、建筑师及各界嘉宾200多人出席了颁奖典礼。刘家琨在颁奖典礼上发表了演讲,以下为演讲全文。
2025-05-14家琨建築 获奖 演讲  阅读:1617
LWK + PARTNERS 荣获2024 BCI Asia 香港十大建筑师大奖,蝉联13次荣获该项荣誉,彰显我们在建筑设计行业的卓越成就,《CONSTRUCTION》进行了专题报道。
2025-05-10LWK + PARTNERS BCI 获奖  阅读:1868
近日,重庆设计集团重庆市设计院独立自主研发的“协同设计一体化平台”和“CQADI 数智审图平台”全面推广,双平台搭建起覆盖设计全流程的数字化解决方案,构建了智能建造体系的核心支撑。
2025-04-24重庆市设计院 双平台 科技 建筑科技  阅读:1864
4月21日,中建西南院召开2025年度科技工作会议暨技术委员会工作会议,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及中建集团科技与设计业务工作会精神,紧紧围绕中建西南院“一六五”发展路径和高质量发展“三大计划”,分析总结2024年科技工作情况,安排部署2025年科技重点工作,努力以科技创新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弋理出席会议。会议由院副总经理黄陆主持。
4月16日,我司有幸邀请到数字设计专家、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BIM 设计研究中心主任黄文胜,举办了一场以“基于 AIGC 可控的数字一体化设计”为主题的讲座,深入探讨了在建筑领域实现人机协作的路径。
2025-04-24筑森设计 主题讲座 建筑科技  阅读:1213


评论


请 [登录] 后评论

资讯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