Ÿ 第19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外围展
Ÿ 开幕式于2025年5月9日圆满举行
Ÿ 展览于2025年5月10日至11月23日在威尼斯开放予公众参观
Ÿ 33组参展作品揭示香港常被忽视的公共建筑
Ÿ 作品主题涵盖综合大厦、屋村商场、街市市政大厦、公共屋邨等
从两岸高楼大厦林立构成璀璨的维港景色、九龙旧区霓虹灯光闪烁灵动、到商业区大排档坐满西装上班族…这幅香港的独特城市形象深入民心。然而,在这些广为人知的面貌之外,香港还有同样迷人、值得世界认识的一面。支撑香港在战后数十年间构筑出独特城市面貌的是一众卓越的公共基础设施,但这些建设却鲜为人知,甚少受到国际关注。
2025年威尼斯建筑双年展香港展览正式开幕,展览以「未来传承:传承未来」为题,由即日起至2025年11月23日在威尼斯开放予公众参观。是次展览旨在揭示及记录这类常被忽略的城市建设和建筑物,并聚焦于她们在过去数十年间如何应对当今全球城市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包括:如何应对气候变化、控制城市密度,以及利用公共空间满足市民的文化生活需要。
Ar. Fai AU
Photographed by Kitty Suen
Courtesy of Fai Au
欧晖建筑师
Courtesy of Sunnie Lau
刘昇阳建筑师
Dr. Ying ZHOU
Courtesy of Ying Zhou
周颖博士
本届香港展览由欧晖、周颖及刘昇阳共同策展,以代表香港城市变迁的公共建设,凸显出香港的「集体智慧(collective intelligens)」,呼应双年展总策展人Carlo Ratti提出的主题「智慧.自然.人工.集体(Intelligens. Natural. Artificial. Collective.)」。展览展品由本地建筑师设计,却是鲜有被记录、研究并与国际社会分享的公共建设作品,并涵盖综合用途建筑物、屋邨商场、市政综合大楼和公共屋邨等近代建筑的代表作。当中,亦有不少传统村落的建筑物正面临重建或已告荒废,她们将成为香港未来建筑遗产的仅存标本。
本届香港展览由香港建筑师学会双年展基金会(HKIABF)和香港艺术发展局(HKADC)合办,香港建筑师学会为合作伙伴。香港建筑师学会双年展基金会正寻求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创产业发展处(CCIDA)为展览提供资助。
香港展览于威尼斯双年展的Campo della Tana场馆举行,分为露天庭园和前仓库两个展区。位于前仓库的室内展区设计成一个城市纪录藏库,让参观者透过打开一个个档案柜,窥视各种测量图、缩放模型、照片、建筑图纸、文本、历史文物、影像和零碎旧物,作为探索香港未来建筑遗产的学术研究。
展览场地位于威尼斯军械库(全球最大型的前现代工业复合体),令人联想到应用于船舶的古老制绳技艺。为强化与场地的联系,本届香港展览特别邀请香港搭棚师傅远赴威尼斯,在露天庭园搭建竹棚装置(参展单位:Architecture Land Initiative (Guillaume Othenin-Girard, Kent Mundle from ALIN), BEAU Architects (Charlotte Lafont-Hugo, Gilles Vanderstocken))。竹棚在香港很常见,在战后至千禧年期间广泛应用,亦是本地循环经济的重要部分,如今却面临被取代的处境。露天庭园构筑成对未来的想象空间,竹棚成为Campo della Tana丰富历史的框架,将香港和威尼斯这两个港口城市相互对照,展现两者同样在「自然」与「人工」之间游走…。
「未来传承:传承未来」回应展预计将于2026年第四季在港展出。相关详情将透过官方网站、Facebook及Instagram专页适时发布。
第19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外围展「未来传承:传承未来」
日期: 2025年5月10日至11月23日
地点: 意大利威尼斯城堡区 2126 - 30122 Campo della Tana
开放时间: 5月10日至9月28日:上午11时至下午7时
9月29日至11月23日:上午10时至下午6时
休馆日期: 逢星期一休展 (5月12日、6月2日、7月21日、9月1日、10月20日、11月17日除外)
官方网站: http://2025.vbexhibitions.hk/
社交平台: https://www.instagram.com/venice.archi.biennale.hk/
https://www.facebook.com/VABHK/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