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内一线建筑师,刘家琨与重庆有着割舍不开的情节。这不光因为他曾在重庆求学,直到现在,刘家琨每过半年都会到重庆盘桓数日。
“重庆充满无限可能”
尽管每半年一次的频率并不算低,但刘家琨仍然感觉,重庆的变化太大了:“重庆有一种大江大河一样的气势,吞吐量大,每次来,都觉得有好多新东西出现在面前。每次到重庆,都能感受到这个城市的能量。”
刘家琨认为,重庆给人的感觉很独特,这个城市既能看到过去,也能看到未来,既有传统的沿袭,又有超现实的突破。
这样的感受,来源于重庆人的创造性。刘家琨说,重庆人的气质里有一种原生态的创造性,很多新奇的理念都来自重庆人的原创。因此,重庆的建筑气派很大,这个城市充满无限可能。
这样的特点,在直辖之后获得了能量的爆发,表现得更加明显。
“从历史上看,重庆经历过陪都,经历过直辖,经历过三峡大坝建设,大起大落,这是重庆的特点。”刘家琨说。
在刘家琨看来,直辖是重庆获得的最好的发展机遇。十年来,重庆已经从基础建设逐渐过渡到个体建设,这个充满活力的城市,让人感到希望和兴奋。
重庆的建筑要有自己的特色
2003年起,重庆房地产行业获得了飞速的发展。除了很多新建楼盘拔地而起,开发商们也将更多的理念融入了地产行业,一些带着异域风情的建筑在重庆出现,地中海式、西班牙式……类型各异的建筑风格纷纷涌现。
刘家琨给记者讲了一个故事。曾有一次,刘家琨向一名出色的国外设计师建议,到西南地区的成都、重庆设计住宅,但这名建筑师婉言拒绝了。这名建筑师告诉刘家琨,自己对中国人的生活习惯并不了解,担心设计出的房子不够实用。
“我们引进外来的建筑思想没错,”刘家琨说,“但是,外来建筑理念,并不见得适合中国的实际。说得直白一点,外国风格的房子,中国人住着不一定习惯。”
刘家琨认为,优秀的住宅项目,打一个外来的牌子不见得是必须的。住宅与其他建筑项目不同,最需要追求的是实用性,要首先做到资源的合理利用、组织,布局要合理:“住宅和画画是不同的。我们不要把建筑艺术中的美术部分拔得太高,实用性绝对是第一位的。”
对于重庆的建筑,刘家琨坦言,重庆是个非常特殊的城市,全中国没有几个城市能像重庆这样充满个性。整个城市高低交错,两江环抱,呈现出的是立体的视野。没有几个城市,能像重庆这样“立”起来。因此,重庆的建筑一定要有自己的特点。
“从建筑特点上看,各个城市有自己的特点。相对而言,成都更安逸,苏州更婉约,重庆更粗放。”刘家琨说。
对于外来文化,刘家琨认为,合理吸收是应该的,但直接照搬并不合理:“有些人搞欧陆风情的建筑,其实并不是真正的欧陆风情,只不过是自己瞎想而已,欧洲人来了都看不懂。这些年,中国文化在不少国家是热门,他们也修建中国风格的建筑,实际上也不过是瞎想而已,并不是真正的中国特色。”
重庆已有成熟的建筑
在谈到成都与重庆的区别时,刘家琨非常含蓄地指出了重庆的不足:“重庆这个城市充满一种原生态的创造性,很多东西都是从重庆创造出来的,但成都人更加细致,这些东西到了成都,马上得到了包装和发扬。”
但是,经过多年发展,刘家琨认为重庆的建筑也逐渐走向成熟,一批优秀的建筑正在涌现。
刘家琨告诉记者,因为晚上才到重庆,所以这次他没有细看重庆的新建筑,但就他目前看到的情况,龙湖春森彼岸项目即是一个很成熟的项目。
“其他方面我没有细看,但春森彼岸在资源利用上的优势是明显的。这个项目在小区内设计了一个沿江的平台,人们在小区漫步时,可以到这个平台看江休息,不需要走出小区去江边。这是个不错的设计,把自身的资源进行了合理利用。此外,这个项目的商业体设计很有特色,总的看来像一个大阶梯,很有重庆的风格。”刘家琨说。
刘家琨认为,经历直辖十年的发展,重庆正在步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基础设施建设已经比较完善,城市的个体建筑档次有了提升的机遇。如果能不断涌现出高质量的城市建筑,重庆的城市品味将有飞速的发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