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力控股与阿里云达成数字化全面合作
阅读:6288 2020-08-26
2020年8月25日,新力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与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全面合作签约仪式在杭州阿里巴巴西溪园区举行。新力控股联席董事长兼总裁陈凯,新力控股运营管理中心总经理吴正柱,阿里巴巴副总裁任庚,阿里云华南大区总经理辛鑫,阿里云华南大区副总经理马云鹏等双方多位领导莅临现场,共同参与了此次签约仪式。


640.webp.jpg

△众领导莅临签约现场

在诸多与会领导的共同见证下,新力控股联席董事长兼总裁陈凯和阿里巴巴副总裁任庚代表新力控股与阿里云签署2020-2021年度数字化项目全面合作协议书。此次协议的签订,标志着双方全面合作关系的建立,形成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共同发展、共同提升竞争力,双方通过强强联合,致力于追求全面协同、业务融合、共同发展的全面合作目标,促进新力控股在地产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也为双方后期更多、更深入的合作打下基础。

640.webp (1).jpg

△新力控股联席董事长兼总裁陈凯和阿里巴巴副总裁任庚

签署合作协议书


新力控股联席董事长兼总裁陈凯领导在会上表示,近年来,“房地产+互联网”已成为一种新的经济常态,借助互联网实现结构性改革与创新转型发展成为房地产行业发展的动力。新力控股目前正处于创新发展的关键阶段,数字化转型是新力控股追求突破、求新求变的必然选择。阿里云是云计算与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军企业,拥有全球领先的技术储备和强大数据能力。阿里云对于“数字化转型”的理解和操作方式,能够从商业智能角度,为新力控股拟出可实现、易落地的数字化转型行动路线图。之后双方将在未来社区、智慧园区、新零售、地产企业数字化转型领域展开全面合作。

640.webp (2).jpg

△签约会议现场


阿里云华南大区总经理辛鑫首先感谢陈凯等相关领导对阿里云的在地产行业数字化转型实践的认可和支持,同时表达了阿里云将在新力控股投拓、产研、营销、采购、物业运营管理等多个领域投入资源助力新力控股全面数字化升级。

签约仪式之后,双方就地产行业的数字化转型话题展开讨论。阿里云华南大区地产和文旅行业架构师总经理单永亮为陈凯一行展示了“地产行业数字化转型最佳实践”的案例。他表示,现如今是一个科技高速变革的时代,传统的信息化和经典的战略观已不适应数字业态的需求,数字化的商业形态即将成为主流和必然趋势。在如今高度数字化的商业环境里,企业在做出决策时必须使用快速迭代、快速创新的方式,以数据为决策准则。新力控股自成立以来始终秉承“创见幸福无限”的核心理念,不断升级迭代自身的产品与服务。阿里云将助力新力控股在数字化实践的过程中,明确转型类别,优化采购供应链平台,优化智慧化社区和物业,搭建会员及数字营销中心,选择合适且匹配的方案策略,从而顺利实现转型升级的目的。


本次全面合作关系的展开,是新力控股与阿里云合作的一个开端,也是新力控股迈向数字化转型至关重要的一步,更是新力控股迈向未来智能人居建设的全新契机。相信在阿里云的强力加持下,新力控股将开启智能人居新篇章,打造全新的生活方式,为企业注入科技智慧的活力。

640.webp (3).jpg

△签约合影


ARCHINA 所有平台上发布的项目、招聘、资讯等内容,部分由第三方提供或系统自动收录。资料版权属于第三方,若信息不实或涉及版权问题,需要版权方和第三方沟通,ARCHINA 将配合对接,并在确认无误后删除涉及版权问题的信息,相应的法律责任均由资料提供方承担。
推荐阅读  
近日,奥雅纳发布了一项题为《拥抱人工智能:重塑当今城市与建筑环境》的调研。结果显示,人工智能(AI)正在影响中国乃至全球城市及其基础设施设计, 中国建筑环境领域对AI工具的使用水平位于全球前列。
2025-05-14Arup奥雅纳 调研 AI 科技  阅读:1537
近日,深圳大学、中建八局华南公司和深圳地质科技创新中心三方联合申请的深圳市科技创新局2024年度科技研发项目“面向无人机应急救援应用的低空复杂环境视觉与雷达融合感知系统研发”通过立项,并成功获得深圳市财政资助。
2025-05-10中建八局科技 科技 立项  阅读:1419
4月26日上午,以“科技打头阵,创新赢未来”为主题的第三届中国(安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盛大开幕。中科院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携AI智能数字人亮相科交会。
近年来,中国低空经济迅猛发展,成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引擎。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低空经济纳入“新质生产力”范畴,提出推动安全健康发展,加速规模化落地。
2025-05-04湖北省建科院 低空经济 无人机 科技  阅读:1207
索缆桥梁作为大跨度桥梁的核心承力构件,其可靠性直接关系到桥梁的整体结构安全。近年来,索缆桥梁运营安全正面临多源风险叠加挑战:从设计阶段的无加劲纵梁吊杆拱桥的结构冗余度不足、施工中防腐措施不到位等质量隐患,到长期服役中的材料老化、重载交通加速疲劳劣化;从传统检测手段难以捕捉锚固松动等隐蔽病害,到突发火灾、地震等极端事件威胁,全生命周期风险管控亟待突破。


评论


请 [登录] 后评论

资讯概况